Hot Topics 娛樂追蹤

Omicron 於 3 種光滑表面 7 日仍具傳染性 介紹 4 款康復後止咳潤肺湯水

2022-05-28 (星期六)

新冠疫情持續延燒,有的人多次確診,有的更發展成「長新冠」症狀,可見最新一波的 Omicron 威力不容忽視。香港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最新研究發現,Omicron 在光滑及凹凸不平物件表面的穩定性,均遠高於原始株的 COVID-19,Omicron 在光滑表面上 7 天後仍具一定傳染力,所以容易染上 Omicron 也是意料之內。假如你或你的家人不幸染疫,而病後即使已被驗証為陰性,但咳嗽和喉痛卻不斷,我們為大家帶來 4 款湯水食療食譜,也許能助你紓緩不適,一起來看看!

While the fifth wave of COVID continues, a recent research conducted b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found that the stability of Omicron on smooth and uneven surfaces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riginal strain, and Omicron can still be infectious after 7 days on smooth surfaces. If you are unfortunately infected, you may want to make the soup we recommend today to help relieve your symptoms.

Omicron 傳染性強,容易令人重複感染。據英國衛生安全局指出,原始株的 COVID-19 重複感染個案只有 1%,但現在以 Omicron 主導的重複感染率已大幅升至 10%。
Omicron 傳染性強,容易令人重複感染。據英國衛生安全局指出,原始株的 COVID-19 重複感染個案只有 1%,但現在以 Omicron 主導的重複感染率已大幅升至 10%。

研究發現,Omicron BA. 1 SARS-CoV-2(Omicron 的其中一種)在 5 種不同物料表面上的穩定程度並非一樣。它在不鏽鋼、聚丙烯(一種常用塑膠)及玻璃表面存放 7 天後,仍具有一定的傳染力!而原始株在不鏽鋼及聚丙烯表面第 4 天已失去傳播能力,在玻璃表面也是第 7 天就失去傳播力。

另外,在紙巾及列印紙表面,Omicron BA. 1 SARS-CoV-2 於存放後 30 分鐘,同樣具有輕微的傳染力;但原始株在 5 - 15 分鐘後就已喪失傳播能力。

Omicron 防不勝防,若不幸感染,輕度感染者會出現咳嗽、多痰、喉嚨痛、頭痛、流鼻水等症狀,患者在患病期間可借食療紓緩症狀,康復後亦可用來調養身體,以下介紹的 4 款湯水食譜,做法簡單,適合全家飲用。

 雙雪杏仁無花果茶 

雙雪杏仁無花果茶。
雙雪杏仁無花果茶。

功效:潤肺止咳

忌用人士:痰白質稀、大便稀薄成水樣者

材料(1 人份量)︰雪梨 1 個、雪耳半個、南北杏各 10 克、無花果 3 粒、冰糖少量

做法:先將雪梨去核留皮備用,浸軟雪耳後切去深黃色底部;接著加 1 公升水煲 30- 45 分鐘,最後加入少量冰糖至溶解即可。

• • • • • • • •

 羅漢果柿餅湯 

羅漢果柿餅湯。
羅漢果柿餅湯。

功效:紓緩肺熱咳嗽

忌用人士:脾胃虛弱、消化功能較差者

材料(1 人份量)︰羅漢果 1 個、柿餅 2 個

做法: 先將羅漢果洗淨壓碎,柿餅洗淨剪碎;接著加 1 公升水煲 20 分鐘, 放涼就可飲用。

• • • • • • • •

 龍脷葉海底椰無花果瘦肉湯 

龍脷葉海底椰無花果瘦肉湯。
龍脷葉海底椰無花果瘦肉湯。

功效:清熱、化痰止咳

忌用人士:痰多清稀者

材料( 2 人份量)︰龍脷葉 10 克、海底椰 10 克、 南北杏各 10 克、陳 皮 8 克、蜜棗 3 粒、 生薑 3 片、瘦肉 450 克

做法: 先將全部食材浸洗備用,瘦肉洗淨汆水備用;而後將以上材料加 1.5 公升水煲 1 小時即可。

• • • • • • • •

 雪梨麥冬竹䉀茅根湯 

雪梨麥冬竹䉀茅根湯。
雪梨麥冬竹䉀茅根湯。

功效:紓緩喉嚨乾涸不適

忌用人士:無

材料( 2 人份量)︰沙參 15 克、麥 冬 20 克、茅根 10 克、雪梨乾 15 克、蘋果 1 個

做法: 先蘋果洗淨切開留皮備用,其他食材浸洗備用;而後將以上材料加 1 公升水煲 1 小時就可以啦!

• • • • • • • •

能不感染 Omicron 當然是最好,但多學點食療藥理也是有備無患。

防疫不可鬆懈,平日大家記得常徹底洗手,利用 1:99 稀釋漂白水清潔家居,尤其是有確診者的家庭,更需要頻密消毒,以減低病人和家人之間交叉感染的風險。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感染 Omicron 並非只屬嚴重流感般小事 新冠肺炎康復者 逾 20 種心血管病風險爆升

Mask 你的口罩升級了嗎?Omicron 看似輕症不用怕 但 1/4 病者得這遺症 恐致終身無法工作

Face mask hacks 眼鏡起霧、耳朵痛、皮膚痕癢?解決戴口罩的 8 大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