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Topics 娛樂追蹤
Sashimi 魚生師傅從油甘魚抽出多條長達 30cm 活寄生蟲 肉眼難以分辨
2019-03-29 (星期五)
日式料理是不少朋友的心頭好,尤其魚生,味道鮮甜肉質肥美,更令人食指大動!但最近網上再次流傳一段寄生蟲影片,片中由一塊魚生中抽出多條呈紅色的細長寄生蟲,目測每條都有近 10 厘米長,最長更達 30 厘米,狀甚嘔心!
The increase in the popularity of eating raw fish in sushi and sashimi dishes has been blamed for a parallel increase in cases of anisakiasis. Some painful stomach infection is caused by a group of parasitic round worms belonging to the genus Anisakis. Are you a sashimi fan? If you are, you should definitely take a good look at today's article.
影片中的粉嫩紅色魚肉,正是時下最多人吃的魚生之一:油甘魚(Yellow Tail),從上面的魚肉孔洞上,隨意就能抽出多條紅色寄生蟲,寄生蟲同樣呈紅色,每條都很長,部份更長達 30 厘米,被抽出後還非常「生猛」地在容器上蠕動,看的人都不禁冒冷汗。由於寄生蟲深埋魚肉裡面,而且顏色相近,要是寄生蟲只是幼蟲,吃魚生時一個不留神,真的有可能將魚和蟲一起吃下肚。
![]() ![]() 影片中每條寄生蟲被抽出時均生猛蠕動,而寄生蟲的顏色與魚肉相似。如未有切開,極有可能會將魚肉連寄生蟲一併食用。 | ![]() ![]() 春天較易從油甘魚身上發現紅綫蟲,因此影片中指出,春夏季並非吃油甘魚的好時候。香港魚類學會會長莊棣華表示,寄生蟲難以預防,不少人覺得吃魚生配芥辣或豉油可殺死寄生蟲,其實是錯誤想法。 |
但到底這種可怕的寄生蟲是何方神聖?原來牠叫擬嗜子宮線蟲(Philometroides seriolae),亦名紅綫蟲,牠們一旦寄生到宿主體內,一般都會長至 40 厘米長,而一條 30 厘米長的紅綫蟲就能產出 600 至 800 萬條幼蟲!吃下寄生蟲,或者其分泌物及排泄物,輕則能引致肚痛腹瀉,重則能引發食物中毒,引起連鎖反應。而春夏季節氣溫回暖時,更容易從油甘魚身上發現紅綫蟲,病從口入,想避免吃到寄生蟲,就要光顧有信譽的食店,又或者盡量選擇吃煮熟的肉類。
![]() ![]() 很多人認為油甘魚和鰤魚 Buri 名字不同,但肉質很像,其實是同一種魚。日本人對鰤魚極其的情有獨鍾,魚從幾公分的幼魚長到成魚的過程中,每增大一點,就會更換一個名字,加上不同種類的鰤魚又有不同的叫法,鰤在日本有著百種以上的別稱,絕對可以出一本小詞典。 | ![]() ![]() 瞄準東京奧運,日本人將鰤魚定為「國魚」,讓外國遊客來日本一嚐其美味。 |
也許有人會想:到日本吃魚生就一定安全了吧?日本人不是世世代代都吃魚生的嗎?其實也不盡然。現在海洋受污染的情況比以往嚴重,影響魚類生態,春夏氣候更特別利於寄生蟲生長。有醫生亦提醒,進食未經煮熟的魚類,無論海水魚抑或淡水魚,同樣有染上寄生蟲的風險,其中海獸胃線蟲,常見於亞洲人常吃的三文魚、吞拿魚等海魚,輕則可以令人腹瀉劇痛、嘔吐及急性腸胃炎,對於免疫力弱的朋友,更易引發一連串身體疾病。
![]() ![]() 香港魚類學會會長莊棣華表示,進食魚生時難以預防寄生蟲,鮭魚(三文魚)、沙甸魚、秋刀魚等沒煮的海產,都有潛在寄生蟲的風險。 | ![]() ![]() 福建福州有一名女子經常腹痛、腹瀉、排便出血,醫生診斷後懷疑她常吃鮭魚而感染寄生蟲,為她驅蟲後,她竟排出一條長約 7.2 米的闊節裂頭絛蟲。 |
接下來也跟大家談談不同種類的魚。三文魚一般由人工養殖,有可能下了大量色素,令肉質變得鮮紅,但也因為這個原因,三文魚的肉放久了,顏色也不會變,腐壞了也看不出來,所以不能靠目測來決定三文魚的新鮮度,要特別留意。
星馬人過年都會吃「撈生」,用的其實是鯇魚魚生,但因為怕有蟲,改用三文魚代替,想不到更糟糕,後來就改用油甘魚。在美加和澳洲,油甘魚也很流行,大家都知道到日本食店可以點個 Hamachi sashimi,而 Hamachi 其實就是油甘魚的日本名字。油甘魚的產區很廣,很多地方都能捕捉,所以 Hamachi 未必就是從日本空運而來的。
言歸正傳,是健康還是口福之慾重要?相信大家心中都有答案。如果想有效預防寄生蟲,最佳方法是高溫烹調;但如果還是想生吃,一般人靠肉眼功夫是無法避免寄生蟲的。專家提議把供生吃的魚類放在 -20°C 或以下的冷凍庫冷凍 7 天,或在 -35°C 冷凍約 20 小時,一般可以將死魚體內的寄生蟲殺死,但是長者、幼童、孕婦及免疫系統較弱的人士還是不宜生吃魚類,切記!切記!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Unhealthy food 10 種看似非常健康 但可能完全不健康的食品
Soy sauce 你家吃的是化學醬油嗎? 教你如何分辨好醬油
Seaweed 海洋污染導致紫菜海藻中的碘含量增加 每日進食有潛在風險
-
2019-03-31Celina 週六品味圈之「生活雜誌 - 二月及三月好書推介 」
2019-03-31Music 全球首播 - 方大同《白髮》
2019-03-30週末去郊遊 - 飛機航道公園 Larry Berg Flight Path Park
2019-03-30Parker Place 百家精彩 26 載生日大派對
2019-03-29Sashimi 魚生師傅從油甘魚抽出多條長達 30cm 活寄生蟲 肉眼難以分辨
2019-03-28《八個女人一台戲》首映派對 加拿大中文電台直擊報導
2019-03-27Dangers of drying clothes indoor 在密封的室內晾衣服 易滋生細菌和洗衣粉中毒
2019-03-27GCGC 流行音樂全金榜年度盛典正式啟動 投票展開!
2019-03-26Music 全球首播 - 丁噹《我們不像我們》
2019-03-25Nowhere Boys 分享出戰「香港亞洲流行音樂節」心情
2019-03-24Stephen Hawking Coin 英國最新伴手禮 霍金黑洞紀念幣
2019-03-23Coolest bookstore 最新網紅打卡聖地 重慶「鍾書閣」 書店 構造神似「盜夢空間」
2019-03-22Superstitions 從梯子下穿過?遇見黑貓?Oh No!西方文化的迷信禁忌
2019-03-21Energizer Phone 手機連續 50 天無需充電 但這厚度你能容忍嗎?
2019-03-20Rubber band 橡皮筋原來是這樣製成的!
2019-03-20HK Int'l Film Festival 香港國際電影節揭幕 多倫多加拿大中文電台直擊報導
2019-03-19文楓「楓馳電掣」專欄 - Benz S560 及 Cadillac CT6 輔助駕駛系統實地示範
2019-03-18太羡慕!Facebook 的 Michelle Wang 贏溫哥華國際車展入場券 還獨得 $150 加油券!
-
2019-03-17Heart attack 要減低心臟病病發機會 其中一個辦法:找個好老闆!
2019-03-16週末去郊遊 - Vanier Park
2019-03-15Social media game 加拿大中文電台帶我去 2019 溫哥華國際車展看名車,再送我 $150 加油券!
2019-03-14Fake food 造假新境界!化學劑加清水 20 秒變火鍋食材!
2019-03-13Car Theft 防車被竊謹記 15 要 & 6 不要
2019-03-12Egg personality test 吃蛋看性格
2019-03-11Pigeons 這些白鴿的坐姿很像人 原來是因為 ...
2019-03-11Music 聯合首播 - 許書豪 ft.蕭敬騰《別再叫我哥》
2019-03-10Self-order touchscreen 快餐連鎖店觸摸屏比廁所地板更髒 生物學家:細菌根本殺不死
2019-03-09 Iceberg water 加拿大 3 萬公升冰山水被偷!冰山水買少見少 價值不菲
2019-03-08Cauliflower vs Broccoli 椰菜花和西蘭花 一白一青 甚麼人吃最適合?
2019-03-07Urban Grind - 步行上 Harbour Centre 頂樓可參觀 Vancouver Lookout 還有免費飲食!
2019-03-06Unhealthy food 10 種看似非常健康 但可能完全不健康的食品
2019-03-05Earthquake in Japan 去日本旅行請小心 日本地震小組: 東北海外 7 級地震機率達 90%!
2019-03-04Sudden death 寒冷天氣別急著起床 冬季猝死個案劇增
2019-03-03Soy sauce 你家吃的是化學醬油嗎? 教你如何分辨好醬油
2019-03-02週末去郊遊 - 列治文 Britannia Heritage Shipyard
2019-03-01SQ23 就是一首歌 在線報名今天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