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 print Wagyu 未來你口中的日本雪花和牛 可能是 3D 打印出來的!

June 22, 2022, 12:00 am

3D 打印技術日趨成熟,現時不少國家均採用此技術來興建房子,以解決住屋需求。不過,你可有想過將來可能連「吃」的問題也要依賴打印技術?日本有科學家去年在實驗室裡成功 3D 打印出和牛肉,科學家相信這一進展將有助研製出被廣泛食用且可持續生產、酷似真肉的人造肉。

Scientists based in Japan's Osaka University have found a way to 3D print Wagyu beef in a lab - a step they believe will one day help make widely available and sustainably-produced cuts of cultured meat that closely resemble original products.

來自大阪大學的一群科學家,採用了從和牛中提取的幹細胞,製作出和牛獨有的大理石花紋人造肉,並通過分離牛肉細胞,理清了肌肉、血管和脂肪的分佈規律,然後用 3D 生物打印技術將這些牛肉組織做成一塊牛排的形狀,再通過對細胞結構進行分層,使產品酷似真正的和牛肉。 

研究人員認為,今次證實和牛排能被 3D 打印,是邁向未來可持續生產「類真肉」或「人造肉」的重大一步。因為 3D 打印牛排的源頭來自真肉,這也使它有別於人造素食牛肉。該項目研究團隊表示,通過改進這項技術,不但有可能以人工重建複雜的肉類結構,比如美麗的和牛肉花紋,還能對脂肪和肌肉成分進行微調。而通過微調技術,未來顧客將能訂購按照自己口味和健康狀況而定製的人造肉,脂肪含量和肉品的鬆弛程度也可以按個人喜歡。

人造肉?素肉?培育肉?

其實人造肉早已被提上日程並已經端到了我們的餐桌上。現在人造肉主要分為素肉和培育肉兩種。素肉主要是以非本身肉類合成的製品,其中有碎肉合成的,也有用植物蛋白直接合成的,諸如我們在餐廳吃到的廉價牛排,或是漢堡中的素肉都是這類產品,這類產品由於價格較低,已經廣泛應用於廚房中。

而培育肉就是採用動物細胞通過培養「種」出來的,今次介紹的 3D 打印和牛肉就屬於培育肉的一種。而與傳統培育肉不同的是,這次採用了 3D 打印技術,讓肉類具備較為豐富的口感。但培育肉技術要求較高,售價更是貴的離譜,所以還沒普及。

儘管今次可能是 3D 打印出的第一塊和牛肉,但並不是第一次有人嘗試用生物打印技術製作牛排。今年二月,以色列人造肉公司 Aleph Farms 和以色列理工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用真牛肉細胞聯合打印和培育出一塊肉眼牛排。


3D 打印出日本霜降和牛,脂肪與肉比例隨意調校。

你可能會問:3D 打印和牛肉有甚麼市場前景?多養幾頭牛不就可以了嗎? 

事實上,日本和牛產量在 2018 年是 14.9 萬噸,預計到 2035 年會達到 30 萬噸。關鍵是,對於地域狹小的日本來說,養這麼多牛極為困難。先不說全球牛肉消耗量,單說中國在 2018 年進口牛肉量為 106.3 萬噸,2020 年更達到了 212 萬噸,即便是日本不吃牛肉也無法供給中國市場,所以和牛的價格只會越來越高。 

其次,作為畜牧業中污染最大的反芻動物,在養殖過程中會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人口越來越多,但物種的多樣性養殖面積固定,肉類產品的供應將出現極大缺口,此時人造肉類產品的研製並不是提前,而是落後了。

和牛有多貴?

作為從 1956 年起改良牛中最成功的品種之一,和牛是全世界公認最優秀的牛肉品種。和牛其實是從西門塔爾牛的改良後裔中選育而成,其豐富的口感和昂貴的價格,更被全球老饕譽為佳餚聖品。高級和牛肉的價格可高達每磅 200 美元,成年和牛每頭價格超過 3 萬美元。 2019 年,日本的和牛出口利潤達到了破紀錄的 2.688 億美元,相比 2018 年上升了 20%。


3D 打印方法培育出來的肉類,不僅有著真實細胞的結構、保留肉類原有的花紋,還能更好地解決因飼養牲畜所帶來的氣候和環境問題。

有天,若我們在超市看到 3D 打印和牛出現在貨架上,是應該感嘆科技日新月異?抑或慨嘆大自然倒退呢?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Wagyu 廉價牛肉打入脂肪 日本加工的雪花和牛

3D printing house 建築新革命 3D 列印房子來了 還直送到你家!

Photo-realistic mask 日本推出仿真人 3D 面具 難辨真假